外伤性脑脊液漏的处理需根据漏液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分层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一、保守治疗(首选基础方案)
- 体位与休息
-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头高30°体位,减少脑脊液外流压力。
-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及弯腰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
- 液体管理
- 限制饮水量和盐分摄入,必要时静脉补液维持体液平衡。
- 预防感染
- 保持耳道或鼻腔清洁,禁止填塞或冲洗漏液部位。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降低感染风险。
二、药物治疗(辅助控制症状)
- 镇痛与降颅压
- 使用止痛药缓解头痛,静脉滴注甘露醇、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
- 抑制脑脊液分泌
- 乙酰唑胺可减少脑脊液生成。
三、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
- 修补术
- 硬膜修补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直接缝合漏口或使用生物材料封闭。
- 内镜手术:经鼻内镜修补颅底缺损,创伤较小。
- 分流术
- 植入分流管降低颅内压,适用于合并脑积水或持续高压患者。
- 特殊术式
- 硬膜外血肿注射自体血液形成压迫止血,适合手术风险较高者。
- 切除脊柱受损部分并多层包裹,用于复杂病例(如合并骨骼损伤)。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
- 合并感染或异物:需优先清除异物、控制感染后再修补漏口。
- 长期渗漏:若保守治疗3周未愈或反复发作,需及时手术干预。
五、术后管理
- 监测颅内压及感染征象(如发热、颈项强直)。
- 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逐步恢复日常功能。
总结流程
轻度病例:保守治疗(4-6周) → 无效则手术
中重度/复杂病例:直接手术修复 + 术后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