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简称“湘”,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省会长沙市。湖南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
湖南经济主要集中于湘东北,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和常德为工商业发达城市。湖南省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位于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为省内最高点,中部大都为丘陵,多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50米以下。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严寒期短,年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无霜期270~310天。年日照1300~1900小时。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株洲市的炎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湖南境内历史遗存众多,出土和发现的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里耶秦简、走马楼三国吴简以及凤凰古南方长城、岳麓书院、岳阳楼,是湖南悠久历史的浓缩与见证。
湖南下辖14个地州市,122个县市区。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期属《禹贡》九州之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朝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长沙两郡,两汉时期属荆州刺史辖区;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的角逐之地;两晋时期设有以“湘”命名的“湘州”;唐朝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建置之名始;宋朝设“湖南路”,元朝设“湖广行省”,明朝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仍称行省);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最终完成独立设省进程,省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