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轻度狭窄(无明显症状):
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即可。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摄入),并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性物质。
二、药物治疗
中至重度狭窄(需术前准备或症状缓解):
-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曲松):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肺炎。
-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改善心肌收缩能力。
- 前列腺素E1: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适用于术前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如呋塞米、美托洛尔):减轻心脏负荷,缓解症状。
三、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 中重度狭窄伴症状(如呼吸困难、心脏扩大)或右室与肺动脉压力差≥50mmHg。
- 合并漏斗部狭窄、右心发育不良等复杂情况。
常见术式:
- 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微创介入治疗,适用于多数患儿,创伤小、恢复快。
- 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体外循环下切开粘连瓣叶,改善血流。
- 右室流出道补片修补术:重度狭窄伴瓣环发育不良时使用。
四、介入治疗新进展
可扩张支架植入术:
- 适用于复杂狭窄或术后再狭窄患儿,支架可随生长发育扩张,避免传统金属支架的局限性。
- 案例显示术后血流恢复良好,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术后需长期监测心脏功能及狭窄改善情况。
- 避免感染:术后注意呼吸道护理,预防肺炎。
- 个体化治疗:需结合狭窄类型、年龄及并发症选择方案,建议在专业心脏中心评估。
轻度患儿以观察为主,中重度需药物或手术干预,介入技术为复杂病例提供了新选择。具体方案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