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血和便血的形成原因复杂,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和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和形成机制:
假性因素
- 咽下母血: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咽下母亲产道的血液,导致呕血和便血。
- 口鼻损伤:口鼻腔损伤后出血,咽入消化道也可能导致呕血和便血。
- 药物:口服铁剂、铋剂、炭末等药物可能导致大便潜血阳性,被误认为出血。
- 污染:假月经时可污染粪便,易被误认为消化道出血。
全身性出血性疾病
- 重症疾病:如感染、硬肿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所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新生儿出血症:多为维生素K缺乏所致。
- 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各种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消化道疾病
-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炎伴发溃疡时可能出现呕血、黑便。
- 急性胃黏膜病变:各种应激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糜烂、溃疡和出血。
- 急性胃肠炎:严重者有便血和(或)呕血。
- 肠梗阻:可有呕吐、腹胀、呕血和便血。
- 过敏性肠炎:奶粉不耐受引起的过敏性肠炎也可引起呕血和便血。
- 先天性巨结肠: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 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疾病:多为便血,因息肉、肛门-直肠裂等引起。
- 血管畸形:如血管瘤、动静脉瘘等,根据其不同部位可引起便血和呕血。
全身性症状
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和(或)失血性休克,表现为全身软弱、哭声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快而心音无力、血压下降和休克征象。
其他原因
- 咽下综合征:因吞入母亲产道内的血液等引起。
- 应激性溃疡:由缺氧、感染等应激因素导致胃黏膜损伤。
- 消化道畸形:如食管闭锁、肠闭锁等。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您发现新生儿有呕血或便血的症状,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