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若儿童接触被戊肝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如未煮熟的猪肉、猪肝、贝壳类海产品等),或使用被污染的厨具,均可能感染。
- 母婴传播:感染戊肝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 血液传播:输入含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移植等医源性途径也可能导致感染。
- 接触传播:与戊肝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餐具、水杯等)可能引发感染,但相对少见。
-
发病机制
- 戊肝病毒属于RNA病毒,主要侵犯肝脏,通过直接损伤肝细胞和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
- 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引发急性黄疸型肝炎(表现为发热、黄疸、乏力等)或亚临床感染(无症状)。儿童感染后多为亚临床型,症状较轻,易被忽视。
-
高危因素
- 生活在戊肝高发地区、接触疫水或污染物、未接种疫苗、母亲为戊肝感染者等,均会增加感染风险。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形成与病毒传播途径、感染后免疫反应及个体易感性密切相关。预防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并加强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