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因
- 日光照射不足:长期缺乏户外活动、居住环境阴暗或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皮肤无法通过紫外线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3。
- 饮食中维生素D缺乏:乳制品、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不足,且牛乳中钙磷比例不当(1.2:1),影响吸收。
- 吸收障碍:肝胆疾病、胰腺疾病或小肠吸收功能异常,阻碍维生素D的吸收与羟化过程。
- 疾病与药物影响:慢性肝肾疾病、长期使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或糖皮质激素,干扰维生素D代谢。
-
发病机制
- 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但若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血游离钙进一步下降,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手足搐搦或惊厥。
- 长期缺乏还会损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出现认知障碍、肌肉无力等症状。
-
高危人群
婴幼儿因生长迅速、户外活动少,更易因维生素D缺乏引发佝偻病及神经症状。
维生素D缺乏神经病的形成是环境、饮食、疾病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通过补充维生素D、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习惯进行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