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现丝虫病(即常见丝虫病)的危害较大,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感染阶段、治疗及时性以及个体免疫状态。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
局部组织损害
- 急性炎症反应:感染早期可引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及发热,反复发作可导致淋巴系统结构破坏。
- 慢性增生病变:长期感染可能引起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水肿、象皮肿(皮肤增厚如象皮),严重时可致肢体畸形和活动受限。
-
器官与系统并发症
- 泌尿系统:乳糜尿(尿液浑浊如米汤)是典型并发症,可能伴随营养不良和贫血。
- 生殖系统:男性患者可能出现精索炎、睾丸炎,表现为阴囊肿痛及生殖功能受损。
- 其他罕见损害:丝虫寄生在心包或脑部时,可能引发丝虫性心包炎或神经系统症状。
-
全身性危害
- 反复发热:急性期伴随周期性高热、寒战,影响体力和生活质量。
- 继发感染风险:淋巴系统损伤易合并细菌感染(如蜂窝织炎、败血症),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危及生命。
-
长期健康影响
- 慢性消耗:疾病进展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及身体虚弱,降低劳动能力。
- 心理负担:外观改变(如象皮肿)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总结:丝虫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从局部炎症发展为不可逆的慢性损害,甚至威胁生命。但通过规范药物(如乙胺嗪)治疗和早期干预,多数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