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损伤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和表现如下:
1. 疼痛特点
- 疼痛部位:疼痛主要集中在踝部,尤其是内踝周围,有时会扩展到足趾。
- 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患者常描述为“刺痛”或“灼痛”。
- 疼痛变化:疼痛在活动时加剧,例如站立、行走或穿鞋时;而在休息后可逐渐减轻。
2. 感觉障碍
- 麻木或刺麻感:患者可能感到胫后神经分布区域的麻木或刺麻感。
- Tinel征阳性:轻叩或触诊胫后神经在内踝下侧的受压或外伤部位时,常会在远端(如足部)产生刺麻感。这是胫后神经痛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3. 功能受限
-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加剧,患者可能在行走或穿鞋时感到困难,甚至出现日常活动受限。
- 肌肉萎缩:胫后神经支配小腿及足底肌肉,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严重时会影响踝关节功能。
4. 并发症
- 跟腱反射缺失:胫后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跟腱反射消失。
- 关节僵硬:长期不活动可能导致踝关节僵硬。
5. 诊断与检查
-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评估胫后神经的损伤部位。
-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
总结
胫后神经痛的主要表现为踝部烧灼或针刺样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伴随麻木、刺麻感及活动受限。Tinel征是重要的临床体征,用于定位神经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综合诊断和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预防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