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危险因素
- 降压药物:优选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或肾素血管紧张素阻断剂(如依那普利),需定期监测血压。
- 他汀类药物:若血脂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选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稳定斑块。
-
抗血小板治疗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适用于合并血管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10%的患者。但需注意出血风险,尤其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
-
抗凝治疗
- 华法林/新型抗凝剂:仅用于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且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
-
辅助治疗
- 神经保护剂:如丁苯酞、依达拉奉,可能改善脑缺血损伤,但需结合病情评估。
- 改善认知药物:若合并认知障碍,可短期使用盐酸多奈哌齐等。
注意事项:
- 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病灶位置、血管状态及全身情况综合判断,避免自行用药。
- 同时需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等。
- 定期复查头部MRI及血管超声,监测病情变化。
提示:无症状性脑梗死可能提示潜在血管病变,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