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调整
-
增加富含钙、铁、锌的食物
牛奶、酸奶、豆腐、菠菜、南瓜子、红肉等食物富含钙、铁、锌,可与铅竞争吸收位点,减少铅在肠道的吸收。例如,牛奶中的蛋白质能与铅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降低铅吸收率。 -
补充维生素C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草莓、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C,可与铅结合形成易排出的复合物,减少体内铅积累。建议每日摄入150-200毫克维生素C(儿童不超过20毫克)。 -
选择低铅食物
避免松花蛋、爆米花、膨化食品等高铅食物,减少铅摄入风险。
二、环境控制
- 减少铅暴露源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避免使用含铅油漆或旧器皿;远离加油站、蓄电池厂等高铅区域。 - 培养卫生习惯
督促孩子勤洗手、不咬指甲或异物,减少铅通过皮肤或口腔摄入。
三、医疗干预
- 药物排铅
严重铅中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依地酸钙钠等驱铅药物,促进铅排出。 - 定期检测
若怀疑铅中毒,应及时就医进行血铅检测,避免延误治疗。
四、食谱推荐(辅助排铅)
- 胡萝卜牛奶:胡萝卜泥+牛奶,补充钙和维生素。
- 金菇虾肉:金针菇、虾皮与瘦肉混合,提供优质蛋白。
- 苦瓜黄豆排骨汤:苦瓜(维生素C)+黄豆(钙)+排骨(钙),综合排铅。
注意事项
- 排铅保健品需谨慎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血铅检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
- 轻度铅中毒通过饮食和环境调整多可改善,中重度需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缓解小儿铅中毒症状并预防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