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
- 缓解症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减轻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降低心脏负荷,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
- 控制并发症: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栓塞,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心律不齐。
- 适用情况:轻症患者或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2. 手术治疗
- 瓣膜置换术:适用于严重瓣膜损伤无法修复者,通过开胸或微创方式植入人工瓣膜,需终身抗凝。
- 瓣膜修复术:保留自身瓣膜,适用于病变较轻、结构尚可的患者。
- 微创技术突破:如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心尖途径导管技术同期修复双瓣膜,避免传统开胸手术风险,适合高危患者。
3. 介入治疗
- 球囊扩张术:针对瓣膜狭窄患者,创伤小但适用范围有限。
- 经导管瓣膜置入术(TAVI):微创介入主动脉瓣置换,适合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
4. 综合管理
- 定期复查: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监测瓣膜状态及心功能。
-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减轻心脏负担。
- 心理调节:慢性疾病易引发焦虑,需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提示:联合瓣膜病变需多学科协作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