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型病毒性肝炎是由庚型肝炎病毒(HGV)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针对庚型病毒性肝炎,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进行综合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 抗病毒药物
- 聚乙二醇干扰素 α:可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调节免疫功能。一般每周皮下注射 1 次,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病情等因素确定。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 利巴韦林:常与干扰素联合使用,通过抑制病毒核酸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口服给药,剂量通常根据体重计算。可能会引起贫血、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且孕妇禁用。
- 保肝药物
- 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一般口服或静脉滴注给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剂量。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 水飞蓟宾:具有抗氧化、稳定肝细胞膜的作用,可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常用剂型有片剂、胶囊剂,口服使用。不良反应较少,偶见轻微胃肠道症状。
- 甘草酸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苷等,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及保肝降酶作用。可静脉滴注或口服,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水钠潴留、低血钾等不良反应,需注意监测。
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