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病性心肌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血色病可分为原发性血色病和继发性血色病,以此也分为特发性血色病性心肌病和继发性血色病性心肌病。其中,原发性血色病长期被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遗传机制
原发性血色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体内铁元素代谢异常,进而使过多的铁沉积在心肌组织,引起基质细胞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心脏功能障碍。铁代谢过程中多个基因的突变都可能导致原发性血色病,如 HFE 基因、HJV 基因、TFR2 基因和 SLC40A1 基因等。
遗传方式及概率
血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父母双方都携带有血色病的致病基因,则子女有 25% 的概率患病。如果父母一方携带有血色病的致病基因,则子女有 50% 的概率遗传到该致病基因,但一般不会发病。
如果家族中有血色病的病史,建议在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子女的患病风险。在怀孕期间,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以判断是否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