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缓解轻度狭窄症状或作为术前准备:
- 利尿药(如呋塞米):减轻水肿和心脏负荷,缓解心衰症状。
- 血管活性药(如硝酸甘油):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绞痛。
二、手术治疗
1. 外科手术
- 局限型瓣上狭窄:通过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切除隔膜或增厚组织,用涤纶织片修补切口以扩大主动脉内径。
- 广泛型瓣上狭窄:需游离主动脉分支,切除纤维组织后扩大升主动脉切口,必要时行Ross手术(自体肺动脉瓣置换),适用于婴幼儿重症病例。
2. 介入治疗
- 球囊扩张术:适用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创伤小但可能需多次操作,存在再狭窄风险。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微创手术,适合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严重狭窄患者,但需评估瓣膜匹配性。
三、干预指征
- 重度狭窄(跨瓣压差≥50 mmHg或瓣口面积<0.6 cm²/m²)需积极手术,无论有无症状。
- 合并心力衰竭、动脉导管依赖或左心室发育不良者需急诊或限期手术。
四、特殊病例处理
婴幼儿重症病例(如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可能需行Ross-Konno手术,通过自体肺动脉瓣移植联合冠脉移植,具有生长潜能且无需抗凝,但手术难度极高。
综上,治疗需个体化评估,轻度狭窄可观察随访,中重度需手术或介入干预,具体方案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