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冲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清除残留毒液和污垢。若伤口在眼部周围,需用大量清水轻柔冲洗并避免揉搓。 -
消毒处理
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预防感染。注意避免使用乙醇直接接触开放性伤口。 -
药物干预
- 抗感染:外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预防继发感染。
- 抗过敏:若出现红肿、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缓解症状。
- 止痛消炎: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处方止痛药。
- 局部护理:外用地塞米松霜或炉甘石洗剂减轻炎症和瘙痒。
- 密切观察
若伤口出现化脓、渗液、持续红肿或发热,需及时就医进行切开引流或进一步治疗。避免自行挤压伤口,以防感染扩散。
注意事项
-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
- 暂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炎症反应。
- 若出现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立即急诊就医。
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外科或皮肤科就诊,由医生评估伤口深度并制定规范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