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生素治疗
-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如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是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钠)也常用于敏感菌株。
- 耐药或过敏处理:若青霉素耐药或患者过敏,可选用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或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 疗程:一般需持续用药3周以上,或体温消退后巩固7-14天,确保血培养转阴。
二、对症支持治疗
- 退热与物理降温:高热时可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如头部湿敷)。
- 吸氧与呼吸支持:缺氧患者需及时吸氧,严重呼吸困难者考虑机械通气。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三、并发症处理
- 脑膜炎:并发脑膜炎时,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 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骨髓炎等局部感染:需外科清创或引流。
四、其他措施
- 血培养与药敏试验:治疗前需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调整。
- 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越早使用敏感抗生素,预后越好。
- 避免自行停药: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
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障碍或血压下降等危重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