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马林中毒的形成主要与人体接触、吸入或摄入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有关,其机制和过程如下:
一、形成途径
-
直接接触
- 皮肤或黏膜接触高浓度福尔马林溶液,导致蛋白质凝固,引发局部组织损伤,如皮炎、黏膜糜烂等。
- 眼部接触可引起结膜炎、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
吸入蒸气
- 吸入高浓度甲醛蒸气(如工业环境中未密闭操作),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胸闷、喉头水肿,严重时导致肺水肿或呼吸衰竭。
-
误服摄入
- 食入福尔马林后,胃肠道黏膜被强烈腐蚀,出现烧灼感、出血、穿孔,甚至引发休克或酸中毒。
二、毒性作用机制
-
局部刺激与腐蚀
- 福尔马林(35%-40%甲醛溶液)对皮肤、黏膜有强刺激性,直接导致组织蛋白变性、坏死。
-
全身毒性反应
- 甲醛被吸收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晕、昏迷甚至休克。
- 甲醛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酸,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
过敏反应
- 部分人群对福尔马林过敏,表现为面部水肿、支气管哮喘等。
三、影响因素
- 剂量与暴露时间:高浓度、长时间接触(如工业事故)中毒风险更高。
- 个体差异:儿童、老年人及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严重反应。
四、预防措施
- 职业防护:密闭操作、佩戴防毒面具、加强通风。
- 日常避免接触:不使用含甲醛的劣质板材或防腐剂。
如需了解具体急救或治疗措施,可参考相关医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