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TIA)需采取分层干预策略,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一、急性期处理
- 立即休息
让患者保持平卧或坐位,减少活动以降低脑耗氧量,避免症状加重。 - 评估与监测
快速进行心电图、血压监测及神经系统检查,明确病因并排除急性脑卒中。
二、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治疗
非心源性患者首选阿司匹林(75-15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需在发作后24小时内启动以预防血栓形成。心源性(如房颤)患者需联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 - 改善脑循环
可短期使用尼莫地平(20-30 mg/次,每日3次)缓解脑血管痉挛,或倍他司汀(6-12 mg/次,每日3次)增加脑血流。 - 危险因素控制
- 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时,病情稳定后逐步启动降压治疗,优先选择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
- 高血脂: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至<1.8 mmol/L。
三、手术与介入治疗
- 血管再通术
中重度颈动脉狭窄(>50%)患者需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支架置入术(CAS)。 - 心脏相关干预
对卵圆孔未闭或心源性栓塞高风险者,必要时进行心脏手术或封堵治疗。
四、长期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
- 基础疾病控制
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目标值分别为<140/90 mmHg、空腹血糖≤7.0 mmol/L、LDL-C<1.8 mmol/L。 - 生活习惯优化
- 饮食:低盐(<5 g/d)、低脂饮食,增加蔬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摄入。
-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 戒烟限酒:完全戒烟,酒精摄入≤25 g/d(男性)或15 g/d(女性)。
- 康复与监测
病情稳定后进行物理治疗(肢体运动训练)及语言康复,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血脂等指标。
五、紧急转诊指征
若出现持续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或频繁发作(24小时内≥2次),需立即转诊至卒中中心进一步评估。
注: 所有治疗需个体化评估,药物剂量及手术指征应遵循专科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