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处理
- 去除诱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纠正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等。 - 保证呼吸肌休息
通过正压通气(如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替代部分呼吸肌工作,避免过度疲劳。但需注意避免长期完全休息导致肌肉萎缩。
二、针对性治疗
- 营养支持
- 补充高蛋白、维生素及支链氨基酸,改善能量供应不足。
- 纠正代谢异常(如低磷、低镁),必要时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 呼吸肌训练
- 力量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天10-30分钟,逐渐增加强度。
- 耐力训练:结合呼吸机支持,逐步降低辅助力度,延长自主呼吸时间。
- 训练需遵循“负荷性、针对性、可逆性”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 药物治疗
- 茶碱、多巴胺等药物可增强呼吸肌收缩力。
- 氨茶碱可改善膈肌功能,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可缓解疲劳。
三、辅助疗法
- 物理疗法
如肩背部按摩、针灸等,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 氧疗与呼吸支持
严重缺氧时需吸氧或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
四、注意事项
- 避免诱因:戒烟限酒、减少空气污染暴露,控制发热、代谢异常等加重因素。
- 个体化方案:需根据病因(如COPD、神经肌肉疾病)和严重程度调整治疗策略。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