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2日,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具体如下:
一、已实施省份及时间节点
-
2023年7月1日
北京市率先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成为全国首个落地城市。
-
2023年11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将9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职工医保报销70%、城乡居民医保50%。
-
2024年2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纳入8项辅助生殖项目(如取卵术),职工医保报销70%、城乡居民医保50%。
-
2024年3月1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相关项目。
-
2024年4月1日
山东省将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
2024年6月1日
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青海省纳入12项关键辅助生殖项目。
-
2024年7月1日
吉林省、江苏省纳入8项项目,职工医保60%、居民医保50%,每人限2次。
-
2024年8月1日
河北省、安徽省、海南省纳入9项项目。
-
2024年9月1日
福建省、河南省、陕西省、西藏自治区纳入12项项目。
-
2024年10月31日前
湖北、山西、湖南、广东、云南、宁夏、四川、重庆等8个省份跟进,覆盖关键辅助生殖技术。
二、其他说明
-
报销比例 :职工医保通常为70%-80%,城乡居民医保为50%左右,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
限制条件 :部分地区对每人每年报销次数、治疗项目种类设限(如2次/人、8项/人)。
-
覆盖范围 :医保报销通常覆盖检查、手术等主要费用,但具体项目可能因地区政策差异略有不同。
三、政策意义
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显著降低了家庭经济负担,预计将释放数百万需求,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可能大幅提升。未来还需关注剩余4个未出台政策的省份的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