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抗结核药物
- 异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是首选药物,但需注意肝损害等副作用。
- 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杀菌作用强,但需避免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
- 吡嗪酰胺:适用于耐药结核病,但需注意胃肠道反应等。
- 乙胺丁醇:常与其他药物联用,需监测视力等副作用。
- 其他药物:如阿米卡星等,用于重症或耐药病例。
药物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疗程通常为6-9个月,必要时延长至24个月。
-
皮质类固醇
- 如地塞米松,短期用于急性期以减轻脊髓水肿和炎症,需静脉注射。
-
免疫调节剂
- 如甲氨蝶呤,用于合并免疫异常或慢性进展型患者,需口服给药。
二、手术治疗
- 结核病灶清除术
- 适用于结核病灶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尿便失禁者,可通过前路开窗清除病灶。
- 若脊柱稳定性受损,需植骨融合以增强稳定性。
- 脓肿穿刺或引流
- 用于严重脊髓感染伴脓肿形成,通过手术切开引流以缓解压迫。
三、对症支持治疗
- 营养支持
- 保证充足营养,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 康复训练
-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运动功能。
- 疼痛管理
- 使用热敷、冷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四、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避免耐药: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综上,结核性脊髓炎需综合抗结核治疗、手术干预及支持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