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即就医与快速诊断
- 突发剧烈疼痛、肢体苍白/发凉/麻木等症状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
- 医院会通过超声、CTA等检查快速定位栓塞部位。
2. 黄金救治时间
- 6-8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窗口期,及时干预可显著降低截肢风险。
- 超过12小时则可能面临组织坏死风险。
3. 主要治疗手段
- 介入手术(首选):
- 导管取栓/球囊成形术:微创操作,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合高龄或基础疾病多的患者。
- 旋转切割血栓(Rotarex):高效清除血栓,术后血流恢复快。
- 开放手术:
- 动脉切开取栓术:适用于短段栓塞或介入失败病例。
4. 药物治疗
- 抗凝(肝素/利伐沙班):防止新血栓形成。
- 溶栓(尿激酶/阿替普酶):3天内使用效果最佳,但需警惕出血风险。
- 扩血管药物(罂粟碱/前列腺素):缓解血管痉挛。
5. 术后管理
- 持续抗凝治疗,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 控制心率/血压,改善基础疾病(如房颤、糖尿病)。
- 预防肌病肾病性代谢综合征:纠正电解质紊乱、碱化尿液。
6. 预防措施
- 房颤患者需规律服用抗凝药并监测。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戒烟限酒。
- 下肢保暖,避免外伤,穿宽松鞋袜。
提示:个体差异大,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栓塞部位、时间、基础疾病等综合制定。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肢体坏死甚至截肢,务必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