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磷酸酶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典型骨骼系统表现
- 骨痛:最常见症状,常累及四肢长骨(如股骨、胫骨)、颅骨及脊柱,活动或负重时加剧,可导致跛行或步态不稳。
- 骨骼畸形:包括X形腿、O形腿、短肢型侏儒、鸡胸或漏斗胸等,严重者出现脊柱后突或侧弯。
- 骨折风险增高:因骨骼脆弱,易发生自发性或轻微外伤性骨折。
- 颅骨异常:颅板增厚、头围增大、颅骨变形(呈“棉花绒状”),可伴头痛。
二、其他系统表现
-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落后于同龄儿童,运动能力低下。
- 牙齿问题:部分患儿出现乳牙早脱或牙釉质发育不良。
- 多尿:可能与肾脏排出过量磷酸盐有关(需与其他代谢疾病鉴别)。
三、暂时性高磷酸酶血症
多见于2个月至2岁婴幼儿,通常无显著症状,仅表现为轻微胃肠道不适,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但无骨骼或肝脏损害,4-6个月后可自行恢复。
四、辅助检查特点
- 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钙、磷水平正常,尿羟脯氨酸排泄增多。
- 影像学表现:长骨骨膜下骨样增生、骨质疏松呈蜂窝状,颅骨密度不均增厚。
注:需与高磷血症(以肌肉痉挛、皮肤瘙痒为主)及感染性发热等疾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