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哮喘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生理节律、激素水平、气道炎症、环境因素等。以下是夜间哮喘形成的主要机制和影响因素:
1. 生理节律因素
- 迷走神经兴奋性改变:人在睡眠状态时,迷走神经兴奋,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引起支气管哮喘。
- 气道平滑肌张力改变:睡眠期平滑肌张力明显波动,使气道反应性增加,引发哮喘。
- 感受器功能改变:睡眠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减低,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扩张支气管的能力下降,易致哮喘发作。
2. 激素水平变化
- 肾上腺皮质激素:夜间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降低,影响气道的扩张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 糖皮质激素:哮喘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在夜间降低,至零点时降至谷值,影响气道的炎症反应。
3. 气道炎症
- 气道嗜酸细胞性炎症:夜间哮喘患者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说明夜间哮喘的发病与气道嗜酸细胞性炎症有密切关系。
4. 环境因素
- 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在夜间更容易引起哮喘发作。
- 温度和湿度:夜间温度低或空气干燥容易诱发支气管痉挛和哮喘发作。
- 体位:仰卧位睡眠时气道阻力明显增加,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现象,由于缺氧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发作。
5. 其他因素
- 胃食管反流:夜间胃食管反流会加重,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可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气管,加重哮喘发作。
- 睡眠呼吸暂停:哮喘患者中鼾症发生率较高,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低氧血症,增加支气管反应性,诱发哮喘。
- 鼻炎、鼻窦炎:哮喘患者常伴有鼻炎、鼻窦炎,这些疾病会增加鼻阻力,影响通气,加重哮喘。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夜间哮喘的形成和加重。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