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之后可逐步恢复轻微活动。
- 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水钠摄入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
二、药物治疗
- 激素治疗:首选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静脉滴注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疗程需根据病情调整,必要时重复冲击治疗以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常与激素联合使用,抑制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减少肾脏损伤。
- 辅助药物:利尿剂(如呋塞米)缓解水肿,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高血压,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
三、特殊治疗
- 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抗体(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早期应用可改善预后,尤其适用于抗GBM抗体型。
- 透析治疗:若出现急性肾衰竭或严重水钠潴留,需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四、手术治疗
病情稳定后,部分患儿可能需肾移植,但需确保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转阴,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儿需提前半年透析治疗。
五、监测与护理
- 定期复查:监测血压、尿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提示:急进性肾炎进展迅速,需住院密切观察,家长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