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
固定总价计价模式
- 定义:俗称“闭口合同”,即价款一经约定,除业主增减工程量和设计变更外,一律不调整。完成合同约定范围内工程量以及为完成该工程量而实施的全部工作的总价款是固定的。
- 特点
- 投资控制有利:发包人建设投资在招投标结束后便可相对固定,最终结算金额变动相对较少,便于项目投资的控制并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 承包人风险较大:承包人在符合约定的质量技术标准、功能需要及发包人要求下进行设计优化后节约的投资由承包人享有或者与发包人共同享有,但同时也承担了较多的风险,如政策调整、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价格波动风险,因此在报价时需考虑较多的风险费用,合同总价相对较高。
- 结算审计简单:工程结算审计较简单,发包人的成本管控压力小。
-
固定单价计价模式
- 定义:按招标时的图纸、招标文件以及技术资料的固定单价,工程量按实结算。发包人一般根据设计方案、与本项目类似的工程清单项目和工程技术指标编制模拟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发包人提供的清单进行报价,形成签约合同价。
- 特点
- 结算审计便利:结算时的工程量按实结算,项目中的清单单价也是招标过程中经竞争性报价获得的,结算时的计量和计价依据与传统清单计价模式一致,有利于最终的结算审计。
- 便于变更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费用处理可参考清单计价规范要求,即相同项目和相似项目可以参考合同清单价格,以减少争议。
- 编制工作量大:编制模拟清单工作量大,对造价咨询单位编制人员水平要求高,人员素质对模拟清单编制质量影响巨大。而且招标文件准备时间较长,不利于项目快速推进。
- 存在缺漏风险:因清单是模拟的,不是按照施工图编制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缺、漏、错项情况,EPC 项目设计在承包人职责范围内,承包人可以对设计做出调整,形成新增清单项目,争取重新确定价格,获取额外利润,这样工程造价风险中量的风险又由承包商转移回了发包人,工程造价难以控制。
-
费率下浮计价模式
- 定义:项目招标时,以项目立项批准的投资估算或方案设计对应的项目投资估算中的建安工程费及设计费等为基础确定招标控制价,要求投标人以下浮率报价,最终以招标控制价×(1 - 中标下浮率)确定签约合同价(暂定价)。
- 特点
- 招标高效快捷:招标资料简单,招标前期时间短,经济标评审便捷,可快速推进招投标工作,有利于项目迅速启动且计量原则清晰,便于项目预算编制、费用审核、结算编制。
- 成本控制难度大:施工过程中有大量的认质认价工作,价格纠纷较多,成本控制难度大。
- 措施费用问题:施工图预算的措施项目清单主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承包人常会在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中增加额外非必要措施或故意采用经济性较差的措施以增大措施费用预算获取额外利润。
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主要包括固定总价、固定单价和费率下浮三种,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计价模式,以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