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的投稿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内容和读者对象
- 文章内容:须针对基础教育层面展开研究,适合本刊读者对象,包括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
- 文章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言之有物,内容翔实,独具新意,短小精悍。
文章格式和要求
- 摘要和关键词:文章须有摘要(限4000字以上文章;确切记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和主题、论点、结论等;不能用“本文”或“作者”“笔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左右)和关键词(3~5个)。
-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其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并注明年度及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说明:本刊对于省以下级别的基金项目不予以标注)。
- 作者简介:文章作者须有简介,其内容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学位,并注明单位所在地及邮编。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句号“。”结束。
- 标题:文章中的标题分为总标题(即题名或篇名,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在题名语意未尽而确需补充说明其特定内容时,可以用副题名对题名做具体说明)和层次标题两类。层次标题的编码方法为:第一级用一、二、三……依次编码;第二级用(一)(二)(三)……依次编码;第三级用1,2,3……不要出现第四级标题,即(1)(2)(3)等。其中,一级标题后加顿号(、)与标题空开,二级标题后不加点号,三级标题后用点(.)与标题分开。
- 图表:文章中的图、表要精选,只用最必要的图、表。要精心设计和绘制图,须设计合理,线条清晰,标注完整,标目(即说明坐标轴物理意义的必要项目,标目置于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用规范化表示法,即表示成“量名称或量符号/单位符号=数值”(例如:长度或l/cm=0,2,4……;质量或m/kg=100,300,500……)。图、表(推荐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应置于文中适当的位置(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并给出图序与图题、表序与表题。
- 打印文稿:若是打印文稿,宜采用小4号宋体文字,墨色清晰,校对准确,并适当加宽行距。
- 文末信息:文末标明全文总字数,并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包括街道、路名和门牌号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E-mail等。
- 参考文献: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著录(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以阿拉伯数字按序编码并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右上角予以标明;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并与正文中的标注序号一一对应)。
其他要求
- 严禁一稿多投: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以及抄袭他人论文等现象。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该作者的稿件将被作退稿处理,同时通报有关单位和期刊。
- 文稿要求:文稿务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在正文前,需加300字左右的摘要及5个以内关键词,全文控制在6000~10000字。参考文献要能反映该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符合《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国标GB/T7714-2015)。
- 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用于对文章正文作补充论说的文字,采用页下注,注号用①②③;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引文出处,采用文末注,用[1][2][3]顺序标注。
- 图表要求: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 审稿时间:本刊将在收稿后1个月内给作者答复是否录用,对不采用的稿件不予退回,请自留底稿。
- 作者联系方式:作者简介应包含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单位、职务等,联系方式请写明详细的通信地址、邮编、常用电话及电子邮箱。
以上就是《中国教育学刊》的投稿要求部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