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需结合病因、分期及并发症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核心处理原则
-
病因治疗
- 针对原发疾病(如创伤、感染、心衰、肾缺血等)进行干预,停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
- 解除肾后性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
-
液体与电解质管理
- 少尿期: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量(按前一天显性失水量+400ml计算),避免肺水肿或脑水肿。
- 高钾血症:血钾≥6.4mmol/L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5%碳酸氢钠,必要时透析。
- 酸中毒:CO₂CP<15mmol/L时,使用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纠正。
-
营养支持
- 少尿期采用低蛋白(0.6g/kg/d)、高热量(35-45kcal/kg/d)饮食,补充必需氨基酸;多尿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
-
并发症防治
- 感染:优先选择肾毒性低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预防肺炎、败血症。
- 心血管并发症:监测血压,控制容量负荷,必要时使用利尿剂。
二、分阶段治疗策略
-
少尿期(1-2周)
- 透析指征:少尿/无尿≥2天、血钾≥6.5mmol/L、BUN≥25mmol/L或每日上升8-9mmol/L。
- 优先选择血液透析(高分解代谢或心血管不稳定者可用腹膜透析)。
-
多尿期(1-3周)
- 补液量控制在尿量-500~1000ml,防止低钾、低钠血症。
-
恢复期
- 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定期复查肾功能(每1-2个月)。
三、护理与监测要点
-
饮食管理
- 低盐(<3g/d)、低钾(避免香蕉、菠菜)、低磷,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
-
病情监测
- 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体重变化,监测血钾、肌酐、尿素氮及心电图。
-
皮肤与口腔护理
- 防止压疮,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四、预后与注意事项
- 预后:非少尿型预后较好,少尿型病死率约50%,早期透析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 长期管理:避免肾毒性药物,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定期随访。
通过多学科协作(肾内科、营养科、感染科)及个体化治疗,可最大限度改善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的预后。具体方案需结合患者肾功能分期、并发症及全身状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