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的晚期症状多出现在放疗结束6个月后,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年至数十年后显现,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一、肠道器质性病变相关症状
- 肠梗阻
因肠壁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粘连引起,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 瘘管形成
常见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等,表现为阴道排气/排便、尿液中混入粪便等异常通道排泄。 - 穿孔与脓肿
肠壁损伤严重者可发生穿孔,可能伴随腹腔脓肿形成。
二、排便异常
- 顽固性腹泻
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大便呈水样或含黏液/血液。 - 便秘
肠道狭窄导致排便困难,多与肠梗阻伴随出现。 - 便血/黏液脓血便
黏膜损伤加重引发持续性出血,部分患者出现显性血便。
三、全身性症状
- 营养不良
表现为体重下降、消瘦,与长期腹泻、吸收障碍相关。 - 贫血
慢性失血和营养吸收不良导致面色苍白、乏力。
四、特殊类型表现
- 放射性小肠炎晚期
可能并发小肠穿孔、脓肿。 - 放射性结直肠炎晚期
低位肠梗阻症状更显著,黏液脓血便更常见。
注:以上症状可能单独或合并出现,具体表现存在个体差异。建议出现上述症状及时进行肠镜或影像学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