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覆盖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国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
- 1982-2018年:中国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这得益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中国实施的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
- 2000年以来: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尤其是林区和农区。
2. 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
- 2023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有了显著提升。
- 2024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
3. 重点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
-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由之前的34%提高到现在的63%以上,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
- 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
4. 城市植被覆盖度变化
- 1990-2005年:由于城市内建筑容积率和不透水表面的增加,全国平均城市植被覆盖度由0.38降至0.35。
- 2005年以后:城市植被覆盖度开始逆转,到2022年增长至0.45,这种增长趋势在新建城区最明显。
5. 驱动因素
- 气候条件: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条件偏差,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利于大部分地区植被生长。
- 生态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工程的实施。
- 社会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城市绿地建设增加。
中国植被覆盖率整体呈增长趋势,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重点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城市植被覆盖度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变化得益于气候条件、生态工程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