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做法及风险
-
直接拍打或硬拽
蜱虫吸血时头部会深深嵌入皮肤,若强行拍打、硬拽或捏碎虫体,可能导致口器断裂残留体内,增加感染风险。蜱虫体液可能含病毒,拍打时易通过体液接触传播病原体。 -
火烧或用指甲挤压
这类操作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唾液,可能加速病毒释放,甚至引发局部炎症。
正确处理步骤
-
酒精灭活
用棉签蘸取酒精或碘伏涂抹蜱虫,使其麻痹死亡。注意避免酒精直接接触开放性伤口。 -
专业拔除
- 用细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非腹部),以垂直方向缓慢拔出。
- 若蜱虫头部残留,需就医通过手术或麻醉剂辅助清除。
-
消毒与观察
- 拔出后用碘伏彻底消毒伤口,并保留蜱虫尸体(就医时可辅助检测)。
- 密切观察2周内是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叮咬史。
预防建议
- 户外活动前:穿浅色长袖长裤,喷洒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剂。
- 环境防护:避免进入草丛、灌木丛,定期清理营地周围杂草。
- 宠物管理:避免宠物钻草丛,及时检查并驱虫。
总结:被蜱虫咬伤后需冷静处理,避免盲目拍打,优先选择酒精灭活+专业拔除,并密切观察健康状况。若症状严重,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