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糖尿病肾病,没有绝对“最管用”的单一药物,因为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肾功能、血糖水平、并发症等,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常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且效果较好的药物类别: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的滤出,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 适用情况:适用于伴有高血压或尿蛋白阳性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尤其是尿白蛋白排泄>300mg/24h和/或eGFR<60ml·min⁻¹·(1.73m²)⁻¹的患者。
-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肌酐、血钾水平,若血肌酐升高幅度>30%或出现高钾血症,应及时停药;禁用于双侧肾动脉狭窄者。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 作用机制:通过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受体的结合,发挥降压、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脏的作用,其作用效果与ACEI相似。
- 适用情况:同ACEI一样,适用于有适应证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
- 注意事项:也需关注血肌酐、血钾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禁忌证等情况。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同时,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并且具有明确的肾脏保护作用,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延缓肾病进展。
- 适用情况:尤其适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继二甲双胍之后优先选择的降糖药物。不过,eGFR<45ml·min⁻¹·(1.73m²)⁻¹的老年患者不建议使用,若已用药者eGFR<30ml·min⁻¹·(1.73m²)⁻¹则应停用。
- 注意事项: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生殖泌尿道感染,女性多见外阴阴道真菌感染等,男性常见念珠菌性龟头炎等;还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罕见)和骨折风险增加(罕见)等情况,初用药时注意避免直立性低血压和脱水。
-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 作用机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同时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中枢、减少进食量,进而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还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结局,并带来心血管获益。
- 适用情况:适用于合并心肾病变或需要减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注射类降糖药物。肾功能不全时需减量使用。
- 注意事项:因有延迟胃排空的作用,存在胃肠功能异常尤其是有胃轻瘫的老年患者不宜选用;可引起恶心、厌食等胃肠道反应及体重减轻,不适于比较瘦弱的老年患者;有胰腺炎病史等特定疾病者禁用。
针对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上述药物各有优势,但具体使用哪种药物或药物组合,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