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处理需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必要的手术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一、药物治疗
- 利尿剂(如呋塞米):减少体液潴留,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 RAAS抑制剂(如培哚普利):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延缓心肌重构。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率及心肌耗氧量。
-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伴有房颤的患者。
- 醛固酮拮抗剂:减少心脏重构,延缓病情进展。
二、生活方式调整
- 运动康复:
- 心功能Ⅰ-Ⅲ级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Ⅳ级以卧床为主。
- 运动需循序渐进,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 日常习惯: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三、饮食管理
- 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3克以下,避免高盐加工食品。
- 限水:每日液体摄入量根据病情控制在0.5-1.5升,包括食物中的水分。
- 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减少高脂、高糖饮食。
四、定期监测与随访
- 体重监测:每日定时测量,短期内增加可能提示体液潴留。
- 医学检查: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生化指标(如电解质、肾功能)。
五、手术干预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起搏器改善心室收缩协调性。
-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预防心源性猝死。
- 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患者,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六、紧急处理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水肿加重或体重骤增时,需立即就医,急性期需严格卧床并采取半卧位。
注: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患者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