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睡
患者处于持续的睡眠状态,但能被轻微刺激(如呼唤或推动)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或活动,但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很快再次入睡。 -
意识模糊
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如对时间、地点、人物判断错误),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 -
谵妄
以兴奋性增高为主,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伴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常见于感染高热或中毒(如酒精、药物)。 -
昏睡
患者几乎不省人事,需强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才能唤醒,但无法正确回答问题,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 -
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分为:- 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或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
- 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所有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可能出现病理反射。
-
特殊类型意识障碍
- 去皮质综合征:无意识睁眼闭眼,肢体屈曲或伸直,保留原始反射(如吞咽),常见于脑损伤或缺氧。
- 无动性缄默症(睁眼昏迷):患者注视周围但无法活动或言语,肌张力低,大小便失禁。
- 植物状态:大脑半球严重受损,仅有觉醒-睡眠周期,无认知功能,保留吸吮等原始反射。
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呼吸异常(如缓慢或急促)、瞳孔散大/缩小、心动过缓、高血压或低血压、皮肤黏膜改变(如瘀斑、樱桃红色口唇)等。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