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病毒治疗
这是核心环节,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风险。常用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干扰素。需长期规律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毒反弹或肝衰竭。 -
保肝护肝治疗
使用抗炎、抗氧化药物(如水飞蓟素、甘草酸类制剂)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指标。 -
免疫调节治疗
如胸腺肽等可增强免疫力,促进病毒清除,但疗效因人而异,需医生监测评估。 -
生活方式调整
- 戒酒:酒精加速肝损伤,必须严格戒除。
- 饮食与运动:增加优质蛋白(瘦肉、鱼类)和蔬果摄入,控制脂肪;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代谢,避免过度劳累。
- 睡眠与防护: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共用牙刷等血液传播行为,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
定期监测
需定期检查肝功能(ALT/AST)、病毒载量(HBV DNA)、甲胎蛋白(AFP)及肝脏超声,评估疗效和肝硬化风险。 -
预防传播
避免血液/体液接触,高危人群需接种疫苗,感染者应规范治疗以降低传染性。
提示: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