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影响2岁以下婴幼儿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在1至6个月大的婴儿中更为常见。这种疾病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但也可能由其他病毒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发。了解其早期症状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早期症状
发热:早期阶段,患儿可能会出现轻微到中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但也可高达40℃。新生儿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低于正常值。
咳嗽:咳嗽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一个显著特征,初期表现为干咳,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发展为有痰的咳嗽。如果痰液变得粘稠,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一个标志。
呼吸急促与喘息:随着病情的发展,孩子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呼吸频率增加至每分钟60次以上,甚至超过100次/min 。患儿还可能出现喘息现象,即呼吸时发出类似口哨的声音,这种情况通常持续7天左右,并且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一个典型特征。
鼻塞或流涕:除了上述症状外,患儿还可能出现鼻塞或流鼻涕的现象,这些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的表现。
食欲减退及喂养困难:由于肺部充气导致腹部受压,婴儿可能会表现出进食困难或食欲下降的情况。
精神状态变化:部分患儿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或者异常安静,这取决于个体差异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毛细支气管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家长忽视。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尤其是当出现明显的喘息、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呈现蓝紫色),以及胸部凹陷(三凹征)时,表明病情已经进入较为严重的阶段,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为了准确诊断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片)来确定诊断。一旦确诊,治疗将侧重于缓解症状和支持疗法,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药物以减轻喘息等措施。
对于父母而言,识别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早期迹象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情恶化,并促进孩子的快速康复。同时,预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者、接种疫苗等也是减少发病风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