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处理步骤
被臭虫叮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温水清洗叮咬部位,中和毒液并减少感染风险。随后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患处,收缩血管以缓解红肿和瘙痒,每次冷敷约10-15分钟。若户外条件有限,可用碱性肥皂水冲洗或随身携带的酒精、碘伏消毒。
外用药物选择
轻度瘙痒可涂抹炉甘石洗剂、风油精或丹皮酚软膏等清凉止痒药物。若红肿明显,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减轻炎症。若皮肤破损,需用夫西地酸乳膏或百多邦预防感染。
口服药物缓解症状
瘙痒剧烈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若伴随全身过敏反应(如头晕、恶心、皮疹扩散),需及时就医,遵医嘱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
预防感染与日常护理
避免抓挠叮咬处,以防继发感染。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水疱,可用无菌针抽取疱液并外敷氧化锌软膏。恢复期间忌食辛辣、海鲜等发物,避免饮酒。
严重情况及时就医
若叮咬后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大面积红肿或发热,提示严重过敏或感染,需立即急诊处理,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输注抗炎药物。
环境清洁与预防措施
祭祖后及时清洗衣物并用高温熨烫,家中床缝、家具缝隙用石灰或杀虫剂封堵。定期暴晒被褥,使用臭虫专用杀虫剂(如氯氰菊酯)喷洒潜在滋生区域,减少再次叮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