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炎是指神经或神经群发炎、衰退或变质,其早期症状可能因受累神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 感觉障碍
- 疼痛:受累神经分布区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灼痛、胀痛、跳痛等。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发作,在夜间或休息时可能会加重。例如,坐骨神经炎患者可能会感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部位的疼痛。
- 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麻木、针刺感、烧灼感、蚁走感等异常感觉,好像有很多小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或者感觉皮肤对触摸、温度变化等刺激变得不敏感或过于敏感。比如,手指或脚趾部位的神经炎,可能会导致患者对冷热感觉不明显,或轻轻触摸就觉得疼痛难忍。
- 运动障碍
- 肌肉无力:早期可能表现为轻度的肌肉力量下降,活动时容易疲劳。随着病情发展,肌肉无力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正常的运动功能。例如,上肢神经炎可能导致手臂抬起困难,下肢神经炎可能引起行走不稳、易摔倒等症状。
- 肌肉萎缩:在神经炎发病一段时间后,由于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供应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肌肉体积逐渐变小,质地变软,肢体变细。一般先从手部或足部的小肌肉开始,如大鱼际肌、小鱼际肌或足部的小肌肉群。
- 腱反射改变:腱反射是神经反射的一种,神经炎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例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可能不如正常人灵敏,在进行相关检查时,医生敲击肌腱,患者的反应会比较迟钝。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皮肤改变:受累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色泽改变,如变得苍白或发红,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变薄、发亮等情况。有的患者皮肤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可能比正常皮肤温度低,摸起来凉凉的。
- 出汗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出汗增多或减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多汗,如手部、脚部等部位总是湿漉漉的;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汗减少,皮肤显得干燥。
以上症状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神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