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通常被认为是大病,原因如下:
- 从疾病定义及症状表现来看:脑梗死又称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患者常有偏瘫、感觉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大面积脑梗死或关键部位(如脑干)的梗死,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完全瘫痪、吞咽和言语功能丧失、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
- 从疾病的危害及预后来看:
- 致死率较高: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急性期病死率为 5%-15%,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还容易复发,复发者病死率更高。
- 致残率较高: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约为 50%,可能会遗留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 存在复发风险:脑梗死无法自愈,且潜在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病难以完全治愈,因此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 从医保政策及大病范畴来看:在我国农村大病保险中,脑梗死已被纳入大病保障范畴。凡是参保农村大病保险的居民,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 70%,最高可达到 90%。
不过,也有一些症状较轻的脑梗死情况,如腔隙性脑梗死等,可能仅引起轻微的头痛、眩晕、轻度的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等症状,经及时治疗后恢复较好,对生活影响较小,这种情况下可能不算典型意义上的大病。但总体而言,脑梗死起病急、症状严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