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减的核减率计算公式及要点如下:
一、核减率计算公式
核减率是反映工程造价偏差程度的关键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 \text{核减率} = \frac{\text{送审额} - \text{审定额}}{\text{送审额}} \times 100% $$
其中:
-
送审额 :施工单位上报给审计单位的工程造价;
-
审定额 :审计单位审核后确定的造价;
-
核减额 :两者差额(审减额=送审额—审定额)。
二、应用说明
-
正常范围
审减率通常控制在0%-10%之间,属于正常工程损耗范围。若超过10%,则可能涉及工程管理问题,需进一步分析原因。
-
费用承担规则
根据行业标准:
-
当审减率≤10%时,审计费用由 建设单位 支付;
-
当审减率>10%时,超出部分的审计费用由 施工单位 承担。
-
-
示例计算
若某工程送审造价1000万元,审计后核算造价800万元,则: $$ \text{核减率} = \frac{1000-800}{1000} \times 100% = 20% \quad (\text{超过10%})
$$假设审计费用为148万元,则超出部分的费用(148万-100万=48万)由施工单位承担。
三、注意事项
-
管理风险 :核减率过高可能反映施工管理不善或设计变更频繁,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
合同条款 :具体费用承担规则需以工程合同中的约定为准,不同项目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监控工程造价,降低结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