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一审胜诉但二审败诉后,再审程序的胜诉可能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二审程序的终局性
-
二审判决的终局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作出终局性判决或裁定,当事人不得再次上诉。
-
若二审判决为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判决即生效;
-
若二审判决为 改判或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则进入重审程序,但重审程序属于二审程序的延续,不属于再审程序。
-
-
再审程序的启动条件
二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可因以下情形申请再审:
-
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
-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审理程序严重违法。
-
二、再审胜诉的可能性
-
证据充分性是关键
再审的胜诉概率与一审、二审的败诉无直接关联,核心在于提交的证据是否充分。若二审败诉源于证据不足,而再审中能提供充分证据,则可能改判。
-
程序违法或新事实的影响
若二审存在程序违法(如违反法定程序、未审理新证据等),或再审中能证明新事实,可能突破二审的错误裁判。
三、注意事项与风险
-
二审不可再上诉
二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能再次上诉,只能通过再审程序寻求救济。
-
再审申请门槛高
法院对再审申请审查严格,多数申请会被裁定驳回,即使启动再审,最终仍可能维持原判。
-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限制
劳动纠纷需先经仲裁前置程序,诉讼阶段一般无法新增诉讼请求,否则可能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
四、建议
-
审慎评估证据与法律适用 :再审需提供比前两审更有力的证据和法律依据;
-
咨询专业律师 :再审程序复杂且成功率较低,建议提前委托律师制定策略;
-
避免重复错误策略 :若一审、二审均因证据不足败诉,应调整诉讼策略,而非盲目坚持原思路。
综上,一审胜诉但二审败诉后,再审能否胜诉取决于证据充分性和程序合法性,但整体概率较低,需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