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霉菌感染的口服药总结
一、常用口服药物及作用机制
-
氟康唑胶囊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真菌死亡。
- 适用情况: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念珠菌感染等。
-
伊曲康唑胶囊
- 作用机制:干扰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真菌生长。
- 适用情况:复发性或难治性霉菌感染,如顽固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克霉唑片
- 作用机制:分解后形成活性衍生物,干扰真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稳定性。
- 适用情况:皮肤、黏膜及阴道等部位的念珠菌感染。
-
硝呋太尔片/胶囊
- 作用机制:破坏真菌细胞壁,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泄,抑制感染扩散。
- 适用情况: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细菌感染时联合使用。
-
制霉菌素片
- 作用机制:与真菌细胞膜结合,破坏膜稳定性,抑制钾离子代谢。
- 适用情况:消化道或局部念珠菌感染。
-
盐酸特比萘芬片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断麦角固醇合成。
- 适用情况:皮肤癣菌或混合性真菌感染。
二、用药注意事项
- 肝功能评估:部分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需在用药前检查肝功能,严重肝损伤者禁用。
- 副作用监测: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反应,或皮疹、肝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
- 疗程规范:
- 复发性感染需强化治疗(如氟康唑每周1次,连续6个月)。
- 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擅自停药导致反复发作。
- 禁忌与相互作用:避免与免疫抑制剂、其他肝毒性药物联用;妊娠期及哺乳期慎用。
三、生活管理建议
- 卫生习惯:治疗期间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性生活。
- 饮食调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高糖摄入以降低复发风险。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医学指南及临床用药建议,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