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通办”是一种政务服务模式,旨在通过打破地域限制,让企业和群众无需返回原籍地即可异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其核心特点及运行机制如下:
一、定义与核心特点
- 定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办理事权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和服务流程优化,实现申请人异地提交办事申请、属地部门远程审批办理的模式。
- 特点:
- 属地管理不变:业务仍由属地部门负责审批,但申请人可异地提交材料;
- 服务方式多样:通过线上平台、线下专窗、邮寄寄递等方式协同办理。
二、主要办理模式
- 全程网办
除必须现场办理的事项外,申请人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在线提交材料,属地部门全流程线上审批并送达结果。 - 异地代收代办
对需现场办理的事项,申请人可在本地“跨省通办”专窗提交材料,窗口人员核验后转递至属地部门办理,结果通过邮寄或网络反馈。 - 多地联办
涉及多地协同的事项(如跨区域经营),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办机制实现“一地受理、多地协同办理”。
三、典型应用场景
- 婚姻登记:非本地户籍居民可凭居住证在试点省份异地办理结婚/离婚登记,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21个省份。
- 高频民生事项:包括社保、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如异地就医备案、户籍证明开具等。
- 企业经营:企业异地设立分支机构、资质认证等事务可通过“跨省通办”渠道办理。
四、意义与成效
- 便民利企:减少群众“多地跑”“折返跑”,降低办事成本;
- 促进要素流动:支撑人口、资源等跨区域流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协同化,深化“放管服”改革。
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通过持续扩大事项范围、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