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平台采购率超过100%可能意味着采购数据存在异常或管理不规范。以下将详细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政策和法规要求
国家政策背景
- 政策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金额占全部采购药品金额的比例需达到90%。
- 省级政策:河北省医保局要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必须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未在线上采购的药品费用将无法结算。
地方政策实施
- 四川省:四川省医保局要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通过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采购,禁止任何形式的线下采购,并对超“红线价格”采购行为进行重点监测。
- 福建省:福建省探索建立药械货款统一结算制度,将结算周期缩短到23个工作日内,解决了企业回款慢的问题,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解决方案
加强线上采购
- 校验机制:通过医保统一信息平台开发医保结算药品明细与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药品采购记录比对校验机制,确保所有药品纳入网采和校验范围。
- 流程优化:医疗机构应在每次药品采购入库时同步对照检查是否在省平台有采购记录,规范全流程应用同一药品编码,提前预防和减少结算数据被拦截不通过的情况。
完善监管机制
- 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实时监测、分级管理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机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 审计检查:审计部门加强对公立医院药械采购及医疗收费情况的审计,查处违规采购行为,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优化供应链管理
- 供应商管理:通过平台筛选、评估和管理药品供应商,确保供应链的高效和稳定。
- 合同管理:集中管理采购合同,确保合同条款的执行和合规性。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策略
- 风险识别与应对:对采购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制定应对措施,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沉淀、分析,对过往经验进行建模、固化、预警。
- 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医院采购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简化并统一采购工作流程,强化采购过程的公平与公开,引入事中监管保证评审公正以及事后评价控制的闭环流程。
药械平台采购率超过100%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政策执行不到位、管理不规范、供应商管理不当等。通过加强线上采购、完善监管机制、优化供应链管理和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确保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药械平台采购率超100%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搜索结果,药械平台采购率超过100%的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需求释放与迁移
集采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后,原本未用药或使用高价药的患者转向集采药品,导致需求量激增。例如,乙肝治疗药物替诺福韦等价格从数千元降至200元左右,服药比例上涨3-5倍。部分患者从其他高价药转向更便宜的集采药品,进一步推高采购量。 -
政策推动与规范管理
多地通过完善采购流程、强化监管措施提升采购效率。例如,湖北省通过优化电子交易平台、推行电子保函等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确保采购过程透明化。苍溪县医保局则通过约谈会、强化培训等措施,推动药械平台采购全覆盖,提升网采率。 -
平台优势与供应链优化
部分平台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提供价格透明化和质量追溯服务,吸引更多医疗机构采购。例如,药采够平台依托强大供应链和严格审核机制,确保药品来源可追溯且价格透明,降低采购成本。福建省通过医保统一结算制度缩短回款周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间接促进采购效率提升。 -
数据统计口径差异
采购率计算可能因统计范围或时间节点不同而出现偏差。例如,部分医疗机构因采购数据确认滞后或未完全纳入统计,可能导致实际采购量高于系统记录。政策要求“应采尽采”,部分机构可能通过集中采购弥补前期未完成的指标,导致短期采购量激增。
综上,药械平台采购率超100%是政策引导、需求变化、平台服务优化及统计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何优化药械平台的采购流程以提高采购率
优化药械平台的采购流程以提高采购率,可结合以下策略实施:
-
数字化流程改造
建立全流程数字化平台,整合生产、采购、配送及结算环节,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动态跟踪。例如,山东省通过平台升级实现企业注册“即到即办”,挂网流程从60天压缩至5个工作日。 -
简化审批与备案机制
减少事前审核环节,推行电子审批和信用承诺制。例如,企业注册由审批制改为认证制,信息变更1个工作日完成;对创新药械、短缺药品等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挂网。 -
强化供应链协同
通过托管采购服务整合资源,以量换价降低采购成本。例如,药械网为医院提供联合汇量采购,缩短账期至6个月,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优化供货能力与价格竞争。 -
智能化技术应用
引入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库存预警、智能下单及数据分析功能。例如,广东省通过“药数立方”小程序实现订单处理“掌上办”,并利用智能客服提升响应效率。 -
动态价格与支付管理
实施带量采购动态联动价格机制,结合医保支付标准协同调控。例如,四川省通过平台监测货款支付周期,确保30天内完成结算。
通过上述措施,可显著提升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并保障药品与医疗器械的稳定供应。
药械平台采购中常见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在药械平台采购中,常见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如下:
一、常见风险
- 供应商资质风险
部分供应商资质不全或信誉不佳,可能影响药械质量与供应稳定性。 - 合规风险
采购流程不符合国家法规(如招投标程序违规、商业贿赂),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 质量与安全风险
药械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产品或过期药品流入,威胁患者安全。 - 供应链中断风险
自然灾害、政治因素或供应商经营问题导致供货延迟或断供。 - 价格波动与成本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或隐性成本(如回扣)增加采购成本,影响预算控制。 - 信息化与数据风险
平台信息化水平低,数据不透明,影响采购决策与追溯能力。
二、应对措施
-
严格供应商管理
- 建立供应商资质审核机制,定期评估信誉与履约能力。
- 推行多元化采购策略,避免依赖单一供应商。
-
强化合规与合同管理
- 制定合规流程,明确禁止商业贿赂,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 签订详细合同,约定质量标准、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
-
完善质量与追溯体系
- 引入ISO等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验收环节的检测与记录。
- 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区块链)实现全流程追溯,确保药械来源可查。
-
优化供应链与库存管理
- 建立区域性SPD服务平台,整合供应商资源,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
- 实施动态库存管理,结合数据分析预测需求,减少过期或短缺。
-
加强培训与应急机制
- 定期培训采购人员专业技能与合规意识。
-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断供或质量问题。
-
推动信息化建设
- 搭建数字化采购平台,实现流程透明化与数据实时共享。
- 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动态,辅助科学决策。
通过上述措施,可系统性降低药械采购风险,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