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是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用于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但它们的原理、适应症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
原理:
- 通过半透膜(人工肾)的弥散作用,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如尿素、肌酐、电解质等),同时调节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并去除多余水分。
- 血液从体内引出,流经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后回输体内。
适应症:
- 慢性肾衰竭:长期替代肾脏功能,需每周进行2-3次,每次4-5小时。
- 急性肾损伤:临时支持肾功能。
- 严重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如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特点:
- 依赖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主要清除小分子物质。
- 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如动静脉瘘或中心静脉导管)。
- 常见并发症:低血压、肌肉痉挛、感染、贫血等。
2.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
原理:
- 将血液引入装有吸附剂(如活性炭或树脂)的灌流器,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结合的方式清除毒素(尤其是大分子、脂溶性或与蛋白结合的物质)。
- 不需要透析液,仅依赖吸附剂的作用。
适应症:
-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如农药、镇静剂、抗生素过量等。
- 特定疾病:如肝性脑病、脓毒症(清除炎症因子)。
- 与透析联用:用于清除透析无法处理的大分子毒素。
特点:
- 吸附剂对毒素的选择性高,可清除中、大分子物质。
- 治疗时间较短(通常2-3小时),吸附剂易饱和,需及时更换。
- 可能影响血小板和白细胞,导致出血或感染风险增加。
关键区别
项目 | 血液透析 | 血液灌流 |
---|---|---|
原理 | 半透膜弥散、超滤 | 吸附剂直接吸附毒素 |
清除物质 | 小分子(尿素、电解质等) | 中/大分子、脂溶性毒素(如药物) |
适应症 | 肾衰竭、电解质紊乱 | 急性中毒、肝性脑病 |
治疗频率 | 长期规律治疗(每周数次) | 短期或单次治疗 |
并发症 | 低血压、贫血 | 血小板减少、吸附剂生物相容性问题 |
联合应用
在临床中,两者可结合使用(如HD+HP串联),以同时清除小分子毒素和大分子有害物质,提高净化效率,常见于严重中毒或脓毒症患者。
若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肾内科或中毒科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