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的中度风险区域是指那些存在普通患者居住,并且这些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具有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这样的区域包括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以及功能检查室等。
在医疗机构中,为了有效控制感染并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根据环境表面的风险程度进行分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中度风险区域的划分基于其可能面临的环境污染风险,这种污染主要来源于患者的日常活动及其产生的生物性污染物。因此,在这些区域内,采取适当的清洁和消毒措施是必要的,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对于中度风险区域的清洁消毒要求如下:
- 清洁频率:每日至少进行两次湿式卫生操作,并可使用清洁剂辅助清洁。
- 清洁标准: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低于10CFU/cm²,或者自然菌数量减少一个对数值以上。
当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并且在执行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也应立即进行环境清洁与消毒。
值得注意的是,中度风险区域的清洁工作应当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确保在去除可见污垢之后再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同时,还应该采用“清洁单元化”操作原则,即每次完成一个清洁单元(例如某个患者的周围环境)的操作后,更换抹巾及拖头等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医院中的中度风险区域主要是指那些有普通患者居住的地方,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和功能检查室等。在这些地方,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以维护良好的医疗环境卫生状况,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健康,也是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