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围绕生产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展开,通过多维度措施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落实。以下是具体开展情况:
一、监理检查重点
- 落实防治措施与监理监测进程
重点核查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是否按方案实施,特别是弃渣场、料场等重点区域。同时,检查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包括监测点位布置合理性及数据准确性。 - 技术服务与制度执行
通过跟踪检查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理、监测等技术服务环节,及时纠正“三同时”制度不落实、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二、覆盖范围与检查方式
- 全域覆盖:采用“系统检查+现场检查”结合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在建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理检查,确保监管无死角。
- 多形式结合:部分地区通过“实地走访+书面检查”结合全国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平台,提升检查效率。
三、问题整改与规范提升
- 闭环管理: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并加强验后核查,确保整改到位。
- 政策宣贯:以检查为契机,向建设单位宣传水土保持政策法规,提升其水土保持意识和自主验收规范性。
四、制度与技术保障
- 联合监管机制:部分地区联合行政审批部门开展项目互审或靠前服务,强化源头把关与过程协同。
- 信息化支撑:利用遥感监测、监管平台等技术手段,推动监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提升监管效能。
五、阶段性成效
通过上述措施,多数项目能规范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监理监测数据逐步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各地将持续强化监理检查力度,推动水土保持监管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