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以下是关于蚌埠市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行政归属的详细信息。
蚌埠市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河中游,紧邻江苏省和山东省。
- 蚌埠市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淮上明珠”。
自然环境
- 蚌埠市地处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
- 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势西北倾向东南。
蚌埠市的历史沿革
建市历史
- 蚌埠市建市于1947年,最初为蚌埠县,后升级为蚌埠市。
-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直属安徽省。
行政区划变革
- 蚌埠市在历史上曾多次调整行政区划,包括设立和撤销蚌埠专区等。
- 近年来,蚌埠市下辖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以及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蚌山区等四个区。
蚌埠市的行政归属
行政区划
- 蚌埠市是安徽省的地级市,直接隶属于安徽省的管辖。
- 蚌埠市下辖多个县区和功能区,包括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等。
经济发展
-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产业包括新型显示、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和智能传感等。
- 蚌埠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24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左右。
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自1947年建市以来,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目前下辖多个县区和功能区。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基地,蚌埠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未来将继续推动工业转型和城市发展。
安徽省蚌埠市是哪个省的城市?
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珠城”美誉。作为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蚌埠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和2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59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26.2万人(2023年末数据)。其历史可追溯至1947年正式设市,是安徽省首个省辖市,现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蚌埠市在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如何?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河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该市北接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和泗县,南邻淮南市与凤阳县,东毗明光市及江苏省泗洪县,西连蒙城县、凤台县。辖区总面积595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约969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淮河流域中心城市。
蚌埠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下是其主要旅游景点的整理:
一、自然与生态景观
-
龙子湖风景区
- 位于蚌埠东郊,水域面积广阔,相当于四个西湖,相传朱元璋曾在此放牛。景区内有汤和墓、珍珠桥、龙子湖大桥等景点,适合泛舟、垂钓及休闲度假。
- 推荐玩法:环湖骑行、水上乐园、龙舟赛等。
-
涂山风景区
- 位于怀远县,是大禹治水会诸侯之地,存有涂山庙、启母石、禹会村等历史遗迹。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有盛大的禹王庙会。
- 特色:结合大禹文化与自然风光,适合历史爱好者与户外徒步。
-
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
- 以芦苇湿地和原生态景观著称,四季景色各异,是观鸟、摄影的理想去处。
-
沱湖风景区
- 五河县境内,以中华绒螯蟹闻名,湖光水色与田园风光结合,适合垂钓、品蟹及生态游。
二、历史文化遗址
-
双墩遗址
- 蚌埠淮河北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揭示了淮河中游早期文明,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垓下古战场
- 固镇县内的楚汉争霸遗址,留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等遗迹,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
禹墟·双墩遗址
- 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结合考古遗址与民俗传说,适合文化探秘。
三、主题公园与娱乐
-
蚌埠花鼓灯嘉年华
- 以国家级非遗“花鼓灯”为主题,集游乐、演艺、美食于一体,夜间灯光秀尤为壮观。
-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
- 修复重建450栋传统民居,目标打造5A级景区,展现中国各地建筑文化。
-
大明皇家游乐世界
- 规划建设皇家温泉度假区、主题乐园等,未来将成皖北首个5A级景区。
四、城市休闲与博物馆
-
蚌埠市博物馆
- 馆藏丰富,展示蚌埠历史文物与非遗文化,是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
张公山公园
- 蚌埠老城区最大公园,有望淮塔、动物园等设施,适合家庭休闲。
-
光彩玉器城
- 玉器交易与文化展示结合,可选购特色玉雕工艺品。
五、美食与购物
- 特色美食:沱湖螃蟹、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固镇石雕茶壶等。
- 购物推荐:光彩玉器城、南山古玩市场、万达广场等。
温馨提示:蚌埠景点多与历史、生态结合,建议根据兴趣选择线路,如一日游可参考网页的推荐路线。更多详情可查阅蚌埠文旅局官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