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临高角是海南岛西北部著名的自然与历史交融的象征,其形成与地理、文化、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具体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自然地理特征
-
地理位置
临高角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处海口市与洋浦经济开发区之间,距临高县城约10公里,三面环海,是海南岛突出于琼州海峡的岬角。
-
地形与景观
-
岬角顶端有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古称“仙人指路”,是海龟、海鸟等海洋生物垒石的杰作。
-
西侧海滩风平浪静,东侧则以“南海秋涛”闻名,涛声连天。
-
百年前建造的灯塔(射程18海里)仍为国际航标,1997年被列为世界历史文物灯塔。
-
二、历史人文背景
-
神话传说
传说仙女与青年因爱情化作灯楼角与临高角,每年海龟产卵时可见“两角相望”的奇观,成为海南文化符号。
-
军事历史
-
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登陆,成为海南岛解放的起点。
-
韩先楚将军率部强渡琼州海峡,4月17日凌晨成功抵达,为后续战役奠定基础。
-
登陆后建立“解放海南纪念园”,包含纪念碑、纪念馆等设施,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三、现代发展与保护
-
旅游与教育
临高角被列为海南重点旅游开发区,兼具观光、休闲与教育功能。
- 海南解放公园内新增雕塑、展馆,面积扩大,展陈内容丰富。
-
生态资源
周边海域丰富的海洋生态吸引潜水、海钓等活动,同时保护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
综上,临高角是自然奇观与人类活动交织的产物,既有“仙人指路”的神话传说,又承载着解放海南的红色记忆,成为海南文化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