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法对近效期疫苗的规定
1. 疫苗的有效期
- 定义:疫苗的有效期是指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疫苗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这个期限是通过严格的稳定性试验和挑战试验确定的。
- 确定方法:疫苗的有效期是通过稳定性试验和挑战试验来确定的。稳定性试验是将疫苗在特定条件下(如2-8℃)放置较长时间,并定期检测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挑战试验则是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测试疫苗的稳定性。
2. 近效期疫苗的定义
- 定义:近效期疫苗是指疫苗的有效期即将到期,但仍然在有效期内的疫苗。
- 使用规定:根据疫苗管理法,只要疫苗未超过有效期,临近有效期的疫苗与刚生产的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上并无区别,可以正常接种。
3.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
- 冷链运输: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进行,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 定期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疫苗定期检查制度,对存在包装无法识别、储存温度不符合要求、超过有效期等问题的疫苗,采取隔离存放、设置警示标志等措施,并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理。
4. 疫苗的追溯管理
- 电子监管码:每一支疫苗都有电子监管码,确保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的全程可追溯。
- 扫码接种:疾控机构、接种单位都会对疫苗实施扫码出入库的操作,如果是过期疫苗,电脑是无法进行扫码接种的。
5. 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处理
- 报废处理:超过有效期的疫苗需要进行报废处理,不能再用于接种。
- 医疗废弃物: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应按照医疗废弃物的要求进行统一销毁。
根据疫苗管理法的规定,近效期疫苗只要仍在有效期内,就可以正常接种,不会影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家长们无需担心近效期疫苗的问题,只要选择正规的接种门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接种即可。